行业要闻

郑商所:助力新发展格局,建设好服务国内大市场、对接内外双循环的风险管理平台
时间:2021-01-07 作者:郑州商品交易所 来源:

  2020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建立30周年、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20周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如期召开。大会期间,协会对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进行了深入访谈。

 

  一、简要介绍2020年郑商所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抗疫复工复产方面所做的工作,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绩。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期货市场建立30周年和郑商所成立30周年,内聚人心、外展形象。今年前11个月,郑商所日均成交量、成交额、持仓量均大幅提升,并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日均持仓量增长了54.6%,成交持仓比为0.96,功能发挥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

  首先,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实体企业抗疫复产

  一是春节之后,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于2月3日正常开市,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保障了全年市场稳定运行。

  二是疫情伊始,我们即减免湖北两家期货公司2020年会费和席位费,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手续费,以及实体企业交割和仓单转让费,持续做好交易手续费减免,大幅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支持实体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三是我们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期货交割渠道顺畅,助力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畅通。今年前11个月,累计实现交割量约800万吨,注册仓单近70万张。今年很多品种的交割量、仓单量均创历史新高,大交割量、大仓单量是郑商所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特定市场环境下,期货功能发挥的重要体现。

  其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将期货市场嵌入发展大局

  郑商所涉农品种很多,并且多数主产区都是位于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是当地的重点产业,在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中占比较高。我们提高政治站位,致力于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推进“保险+期货”试点。2020年实施试点项目32个,投入资金、覆盖产量、受益农户均大幅增加,带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保险+期货”项目。甘肃省政府将苹果“保险+期货”纳入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范畴,率先突破财政支持“保险+期货”的常态化、机制化问题,今年甘肃财政投入资金、覆盖范围为郑商所项目的2倍。

  二是期货标准带动现货产业升级。科学设置苹果、红枣期货交割标准,促进相关产业从“手抓眼看”“一货一议”到“机挑筛选”“同质同价”转型,带动种植、加工标准提升。同时,期货价格公开透明的特点,使农户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市场行情动态,根据市场价格实现销售,使农民长期以来“好果卖好价”的愿望成为现实。

  三是发挥期货市场的缓释风险作用,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和商业银行合作推出期货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平均融资成本比传统渠道下降10%,被评为河南省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打通“贷款资金收购棉花”注册期货仓单的渠道,支持农发行开展棉花“保值贷”业务试点,更好服务涉棉企业生产经营和风险管理。

  四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升级。创新发展“订单+农户+套保”“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期货+银行”等模式。一方面,促进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纺集团和中棉集团今年的经营规模都创出了新高。另一方面,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2020年市场发展,证明了期货市场在解决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难点、痛点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对于解决“丰产不丰收、同果不同价”,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小农户游离于现代农业体系之外等问题效果明显,潜力和空间很大。

  最后,聚焦实体,深化服务

  一是有序增加品种供给。今年新上市菜籽粕、动力煤期权和短纤期货,郑商所上市期货、期权达到28个,煤及煤化工、纺织等产业链品种板块更加完善。

  二是不断优化运行机制。“近月合约活跃”格局大为改善;完善棉花、菜粕等合约规则制度、优化交割仓库布局,上线组合保证金仿真系统,推出玻璃-纯碱、PTA-短纤跨品种套利指令,新增国债作为保证金业务,最大限度贴近现货市场实际,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三是强化“市场优先”的服务理念。把方便让给市场、麻烦留给自己,推出“稳企安农、护航实体”服务品牌,与国务院国资委财管运行局、证监会期货部合作举办“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业务培训班”,开展“大宗商品风险管理论坛”、产业“云”调研、“期货助力脱贫攻坚论坛”等系列活动,受众人数达158万人次。

  四是郑商所品种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今年前11个月,套保效率达到94.1%,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到53.4%,同比增长将近1个百分点。现货企业深度参与,基差点价已经成为现货市场定价和贸易的主要方式。同时,PTA期货作为国内首个化工类对外开放特定品种,已经成为聚酯行业国际贸易定价的重要参考。

 

  二、以上工作或成绩使我们对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是郑商所品种功能得到市场各方充分认可。行业层面,2020年以来,郑商所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发展果业脱贫攻坚成就奖”,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授予“2020中国苹果产业引领榜样”,被中国糖业协会授予“全国糖业扶贫突出贡献奖”,苹果、红枣期货扶贫案例收录于央行《金融扶贫案例集》。政府层面,甘肃、广西对于郑商所苹果、白糖期货功能发挥,以及相关“保险+期货”试点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省区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肯定。部委层面,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工信部等部委对郑商所品种研发上市工作高度关注,并给予重点支持。企业层面,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成效明显,恒力石化是国内第二大PTA生产企业,疫情期间通过期货点价,将长约客户减量的库存全部卖光,并且销售价格比卖给长约客户还要高,公司高管特地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感谢交易所提供了这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持续向好。

  二是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苏迹象仍不明显,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时常传导至产业端;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仍需紧抓不懈,2021年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实体经济对于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将会更加凸显。

  三是近年来期货行业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是30年来一代又一代“期货人”持续奋斗的成果,也是业内各方通力合作的成果,更是证监会统筹推进创新发展、规范发展的成果。

  四是期货市场目前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大交易量、大持仓量等特点,规模体量持续扩大、功能作用日益增强,在当前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对于我们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推进期货市场平稳规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此,我们应如何贯彻落实,应如何加快建设和发展衍生品市场?

  答:期货市场助力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好服务国内大市场、对接内外双循环的风险管理平台,发挥好期货市场功能,促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是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021年,郑商所将继续服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减免湖北地区期货公司的会费和席位费,免收2021年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手续费、交割和仓单转让费,让利实体、让利行业。启动尿素“商储无忧”试点项目,支持承储企业利用期货化解贬值风险,助力粮食安全。持续扩大“保险+期货”规模范围,规范优化试点模式,将甘肃财政支持试点项目的经验做法,推广到更多品种和更多地区。

  二是持续丰富完善产品体系。全力做好花生、鸡肉、钢坯、烧碱、PX、瓶片等品种的研发上市准备,深化马铃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种的研发,加大电力、BDI指数、商品指数期货等研发力度,实现成熟品种的期权全覆盖,深化远期交易、互换业务,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衍生产品体系。

  三是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及时发现、查处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不断优化规则制度体系,促进品种合约连续活跃,增强市场厚度和韧性。争取落地基于风险的组合保证金管理制度,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持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丰富“稳企安农、护航实体”品牌服务内涵,提升市场服务质效。

  四是持续加快市场多元开放。加强PTA特定品种宣传推介,持续做好参考数据业务,提升境外客户的参与便利度。探索通过结算价授权、产品外挂等多种方式,深化跨境业务合作。推动QFII/RQFII参与期货交易。

  五是持续深化期货生态圈建设,拓展期货市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产业基地”为示范,引导更多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持续做好机构投资者培育服务工作,支持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发展,支持商品期货ETF等资管产品开发,推动大类资产配置参与。持续推进“期货+”服务体系建设,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主体深度合作,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

附件下载:

机构地图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市
  • 期货公司

  • 风险管理公司

  • 资产管理公司

期货公司投诉受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