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证券监管部门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与此同时,面对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的资本市场最大市情,过去5年,中国证监会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法治发挥着重要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程合红近日在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证监会依法治市、规则先行,推进形成了比较齐备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各类市场行为和监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支持和保障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相关法规制度得到了系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一些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中国证监会又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配套规则。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从法规建设层面看,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对资本市场正本清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十四五”以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从严打击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面对如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隐蔽性更强的违法手段,中国证监会在运用科技赋能监管、加强跨部门协同执法方面取得新成效。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针对隐蔽性较强的违法行为,证监稽查部门注重将穿透本质、精准高效、系统治理等工作理念贯穿案件查办全流程,持续加大精准识别和从严打击力度。
科技赋能方面,更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监管平台系统迭代升级,促进监管“所需”与科技“所能”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监测、多渠道收集、大数据碰撞、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构建穿透式的线索筛查和行为分析体系,使违法行为暴露在“聚光灯”下无所遁形,助力高效查办利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跨境贸易实施财务造假、利用远程操控软件隐藏交易痕迹操纵市场等隐蔽性强的违法行为,确保监管执法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
协同执法方面,中国证监会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配合检察机关出台《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等文件,汇聚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工作合力。会同公安部门运用联合情报导侦方式,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在强化行刑衔接中不断提升案件查办效能。同时,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及时将配合造假线索移交相关主管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逐步构建起齐抓共管、打防结合、有力有序的综合惩防体系。
此外,“退市不免责”信号持续强化,中国证监会对退市公司及责任人问题一追到底。自去年以来,截至2025年8月份,中国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坚持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市场主体划定行为边界,亮明监管态度,有力净化了市场环境,重塑了市场生态,也极大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在高质量执法的保驾护航下,“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氛围日益浓厚,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加强投资者保护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十四五”时期,证券监管部门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中国证监会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先后完善了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一些相关的监管规则,推动出台了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
同时,监管部门推动一批支持投资者维权的重大典型案件落地,示范效应显著。比如,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在支持中小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案中,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代表5.2万余名投资者共获赔约24.59亿元;科创板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泽达易盛案以调解形式结案,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代表7195名投资者共计获得约2.8亿元赔偿。去年12月,南京中院、深圳中院发布公告,金通灵、美尚生态两案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审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出台实施《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按照“针对核心关切、力求务实管用、于法有据”的思路,聚焦中小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3项具体措施。相关措施有利于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投资者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此过程中,个人投资者和各类专业机构规模不断壮大,投资者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