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期市

[期货日报]筑牢套保风控之基 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时间:2025-08-21 作者:张梦 来源:期货日报

  8月19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主办,期货日报承办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正式启幕。在当天下午举办的产业企业风险管理论坛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货与衍生品是管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工具之一。产业企业正确使用期货与衍生品可助力其经营发展,提升竞争力与长期价值。然而,期货与衍生品天然存在杠杆、双向交易、T+0等特征,容易使参与主体产生投机的念头,这就要求产业企业在入场之前要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沪深证券交易所在5号与7号指引中指出,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应当遵循合法、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不鼓励公司以投机为目的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孟祥军表示,套保业务的实务操作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核心是如何做好被套期风险的识别和计量;二是期现一体化,即如何建立、保持并持续跟踪期货等衍生品与实货交易之间的对应和联动关系;三是操作规范化,也就是如何建立并保持套保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十分注重套期保值的合规性。山东海化期货部负责人王铭之向与会嘉宾表示,利用期货工具的内控建设不是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而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护航舰”。对实体企业而言,期货及衍生品业务是服务主业、对冲风险的重要工具,只有建立在严格内控基础上的业务才是可持续的业务,只有建立全流程管控的内控体系才能真正筑牢风险防线。

  考核是指挥棒。一些企业由于套期保值考核制度不合理而产生风险,那么,实体企业如何正确构建期货业务激励考核机制呢?厦门国贸集团纺织研究院院长郑圣伟以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道,首先,实体企业要先明确定位,明确参与期货业务的核心目标是对冲风险、稳定经营。其次,实体企业构建期货业务激励考核机制,需兼顾“风险控制”与“保值有效性”,避免因过度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同时确保激励考核与期货业务的核心目标相匹配。最后,在构建机制时更要注意风险控制的合规性、止损执行率、风险敞口管理以及套保的有效性和成本问题。

  有效的风控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浙商中拓经营管理部副总经理雷衍升认为,随着企业套保规模扩大、策略复杂化、监管要求趋严,依赖纸面审批等传统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信息化是提升套期保值风控效能的倍增器,它能固化制度、提升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增强风险预见性、科学赋能决策。企业应将其视为战略投资,克服数据整合等难点,通过顶层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协同,构建一个“看得清、管得住、控得牢”的智能化风控平台,为套期保值业务的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财务处理是实体企业套期保值管理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合规、有效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后还需要将套期保值业务披露给投资者。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关业务负责人提出,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披露要注意完整性、及时性、充分性、整体性和主动性。在上市公司主动、准确、完整披露的同时,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正向引导,减少“期货就是投机”的错误认知,消除上市公司套保信披可能带来负面舆情的后顾之忧。

附件下载:

机构地图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市
  • 期货公司

  • 风险管理公司

  • 资产管理公司

期货公司投诉受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