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023期现融合赋能实体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此次大会由重庆证监局、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重庆市证券期货业协会、重庆上市公司协会、重庆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协会、产业服务联盟以及期货日报联合主办,中信建投期货、西南期货、中电投先融期货、华创期货等4家机构承办。重庆辖区重点产业企业、大型私募机构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汇聚了监管部门及交易所、期货、产业、媒体等多方人士,以“把脉新态势 共享新机遇”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与会嘉宾围绕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期货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期货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期现融合赋能实体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必须全面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五个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担当作为。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下称《方案》)印发。《方案》明确了重庆市四大功能定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撑,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门户,面向东盟市场的要素资源集散中心。带动各类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助推沿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重庆证监局二级巡视员熊渝川在致辞时表示,重庆证监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次大会的举办,正是推动期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的有益实践。
据介绍,今年以来,重庆辖区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1—10月代理期货交易额、交易量同比分别增长46.88%、85.05%。截至11月末,4家法人期货公司总资产近500亿元,产业客户数和权益规模较年初分别增长16.54%、66.81%;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场内期权、基差贸易等服务企业家次、业务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4.14%、128.94%。另外,1—11月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21个,保障金额24.42亿元,赔偿金额6088.41万元。辖区期货市场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进展。
对于未来,熊渝川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期货行业机构进一步树立金融报国情怀,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有作为。二是希望实体企业进一步了解并运用期货市场工具,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希望有关各方进一步探索期现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取得新成效。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恒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推动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与期货交易所开展期现合作。当前,重庆市具备推进期现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将持续推动现货生产、贸易相关企业加快发展,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销售,通过期现结合推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良性联动发展。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陈邦华在会上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期货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本位、找准定位、提高站位,将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努力展现期货作为。
会上,产业服务联盟发起单位期货日报和重庆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信建投期货、中电投先融期货、西南期货、华创期货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公司、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好想你物产有限公司、南京纯玻贸易有限公司举行了大会承办公司与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签约仪式。此外,会上还举行了期货服务实体“重庆样本”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