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九国在化肥市场长期面临尿素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难题,并且在尿素国际议价上有一定缺失。供给方面,西非国家近年来的尿素装置产能上量加快,但受资源和技术匮乏影响,目前仍有较大的缺口。而需求方面,西非国家化肥消费较为集中,且存在巨大的潜力,但受限于施用化肥的成本高昂及本土供给不足而导致的价格高昂,实际需求仍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且增长遭遇瓶颈。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西非化肥都有待进一步增长。
A 供应端:产量提升显著但整体生产水平仍然不足
国际尿素市场上,欧洲、美洲、南亚、中东每年都是热点地区,但当我们将目光瞄向非洲,不难发现非洲市场化肥产销规模也在逐年增长。特别是在西非地区,包括塞内加尔、尼日利亚、马里、加纳等在内的主要化肥产销国,近些年来尿素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西非地区也常年面临供需失衡现象,尿素对外依存度较高。一方面,虽然西非国家已实现了化肥产能和产量的显著增长,但产量仍难以满足本土需求,且存在化肥品类的短缺。另一方面,虽然在农业知识普及、政府政策鼓励和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共同驱动下化肥需求有所提升,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需求提升遭遇了瓶颈。
从西非化肥产量的变化趋势来看,2011年至2020年,西非各国的总产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1年至2015年,此阶段西非化肥产量一直处于50万吨的水平波动,产量波动性较大。
第二阶段为2016年至2018年,西非化肥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连续三年出现超过100%的同比增速。这主要得益于尼日利亚在化肥产业投资方面的大力推动,同时其也带动了邻国塞内加尔的产量一同实现大幅增长。
第三阶段为2018年至2020年,在经历了产量爆发式增长之后,增速明显趋缓,2018年和2019年的产量都略高于上一年,而2020年由于疫情引发的一系列影响,产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在西非化肥生产发展过程中,尼日利亚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2011年至2020年,尼日利亚一直是西非化肥的最大生产国,支撑并带动了整个西非的化肥生产。2011年至2015年,尼日利亚几乎贡献了西非所有的化肥产量,然而在这一阶段,尼日利亚的化肥产能较低,产量波动性也较大。2016年,尼日利亚开始扩大化肥产业的投资。2017年,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提出“总统化肥倡议”,并配合多方面政策推动化肥行业发展,尼日利亚对化肥行业进行了约1070亿奈拉(3亿美元)的投资,推动其化肥工业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尼日利亚化肥产量大幅增长也带动了其邻国塞内加尔实现产能扩张和产量激增。
从西非化肥的产能分布来看,整体生产分布较为集中。尼日利亚占据西非化肥产量70%的份额,其次是塞内加尔和马里,产量占比分别为23.5%和6.2%。由于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的化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量占比极低,仅分别占比0.2%与0.1%。
截至2022年年初,西非共有108个化肥相关设施,其中包括11家化肥生产厂(生产氮肥和磷肥)、1家微营养素生产厂、1家石灰补充剂生产厂、17家有机肥厂、78个混合设施。化肥相关设施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近年来,西非各国政府以及非洲开发银行加大了对化肥供应链的建设投资,在2023年至2024年预计完工的化肥混合项目有5个、化肥原材料(包括尿素、硝酸盐等)生产项目有3个。
尽管近年来西非化肥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总体产能和产量均有显著提升,然而仍无法满足本地的化肥需求,仍然依赖进口。这一方面因西非生产的化肥种类存在品类短缺,截至2022年年初,西非各国仍缺少钾盐生产商,虽有2处钾盐矿藏已经确定,但仍未开发,因此对钾肥和NPK复合肥有较强的进口需求;另一方面也因西非整体的生产水平仍然不足。
B 需求端:高昂的成本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
2011年至2020年,西非各国人口数量增长显著,这直接导致其对粮食生产的需求增加,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需求相当强烈。由于肥料在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且西非各国的化肥施用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充分的提升空间,因此对化肥的需求潜力较高。
从化肥消费水平来看,近几年尼日利亚、马里和加纳尿素消费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的数据显示,主要消费国家合计需求量超过250万吨;其余的6个国家显性消费总量在100万吨左右,分别为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在这9个国家的化肥消费统计数据中,尿素、磷肥和钾肥的消费比率约为1∶0.7∶0.55。
从化肥消费量变化趋势来看,2015年至2020年,西非国家化肥消费整体呈现大幅度上行趋势,其间仅2019年出现下滑,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5%。其中,尼日利亚的消费增速最快,尤其是在2015年至2017年以60%的增速领涨非洲。这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据悉,尼日利亚政府在2012年推出肥料补贴计划,为2000万农民提供为期4年的购肥补贴。另外2017年该国还发布了《总统用肥倡议》,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建设NPK掺混肥生产线,以增加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
2011年至2020年,西非各国的化肥实际需求水平有所提升,这由现代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和政府政策对施用化肥的鼓励共同推动。这一时期,当地政府和联合国组织共同推动,扩大了农业知识和培训项目的范围,越来越多的西非农民学习到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并逐渐认识到施用化肥对于改善农作物产量具有很大作用。西非各国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都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支持农民和促进农业生产,其中就包括对肥料的补贴和激励措施。此外,在这一时期,许多西非国家经济都出现了增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也使得农民有更多资金可投入于化肥的购买。
相较于需求潜力而言,西非的化肥实际需求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西非化肥施用水平相当低,为每公顷12kg左右,远低于2006年《阿布贾宣言》中设定的每公顷50kg的目标。此外,西非化肥需求水平提升遭遇瓶颈。需求水平低下且提升缓慢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化肥价格高昂,其根源有二:一是西非各国本土化肥产量不足以应对本土需求,化肥消费依赖进口;二是西非各国物流水平不发达,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其中,高昂的成本是西非化肥需求水平提升的最大障碍。
C 成本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且政府补贴作用有限
西非化肥价格过高,主因在于化肥成本居高不下。在西非,农民为一包50kg的袋装化肥支付的高达50%的成本,是在化肥离开工厂大门后支付的。对于该区域的进口化肥产品,除了生产成本和运往西非的运费之外,还包含五个因素:港口费、内陆物流成本、营销、分销成本和融资成本。内陆物流成本,尤其是公路运输成本,对化肥价格的影响程度最高。
由于西非各个国家的内陆交通物流相当不便,加上其内陆农业生产区域与运输港口的距离较远,将化肥运送至其农业生产区域会产生高额的物流运输成本。
尽管西非各国政府已经实施了许多补贴方案,以抵消这些额外费用,且这些补贴方案占用了政府预算的很大一部分,但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这些补贴方案给化肥施用率带来了重大变化,也没有证据表明这种补贴方案是可持续的。这导致西非国家的作物生产率、产量和产量增长缓慢。
D 贸易结构:不同程度地依赖进口以满足化肥需求
2011年至2020年,西非各国都不同程度依赖进口以满足化肥需求,少数国家可以出口部分化肥产品。其中西非各国尿素进口量整体呈现振荡上升的趋势。在长期进口量占比较大的国家之中,尼日利亚和马里致力于降低进口依赖程度,2017年开始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加纳和科特迪瓦则呈现长期上涨的趋势。
截至2020年,化肥进口占比最大的国家分别是加纳(26%)、马里(18%)、尼日利亚(16%)和科特迪瓦(14%)。具体来看,加纳主要进口尿素、NPK复合肥、硫酸铵和以磷酸盐为基础的肥料,进口对象主要包括摩洛哥、俄罗斯、中国和美国;马里主要进口尿素、NPK混合肥和以磷酸盐为基础的肥料,进口对象主要为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主要进口NPK复合肥和其他特种肥料,进口对象主要包括摩洛哥、俄罗斯和荷兰,此外,也出口尿素到西非的其他国家;科特迪瓦主要进口尿素、NPK混合肥和其他特种肥料,进口对象主要包括摩洛哥、俄罗斯、法国;塞内加尔主要进口尿素和NPK复合肥,主要进口对象包括摩洛哥和俄罗斯,同时也出口部分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