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期货还是属于小行业,跟银行、证券都不能比,但是小行业大市场。期货行业虽然小,但是每一个品种背后都是一个大市场。”昨日,在大连举办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暨产业服务联盟会员大会上,南华期货首席经济师朱斌表示,中国期货要发挥功能要面临很大的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困难是总有人会问“期货有什么价值”?这就是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局。因此,只有期货人说话没用,最终的是要期货行业最重要的需求方——实体企业来为期货市场投来“赞成票”。
抓住期货业发展的新机遇,提升风险管理及资产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和机构面临的新形势。昨日,在由产业期货服务联盟组织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暨产业服务联盟会员大会上,上市公司协会专家、产业联盟部分发起单位、部分实体企业代表针对行业现状,共同就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发展、产业联盟框架机构、未来工作的实施目标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今年以来,受俄乌局势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放大,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多品种刷新历史新高。随着商品价格波动的日趋加大,市场经营环境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意识到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众多企业通过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市场参与衍生品交易,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就贸易模式来说,从‘一口价’到基差交易,再到含权贸易,行业已经离不开期货衍生品这个工具了。”与会产业嘉宾在会上说,传统企业只有单一的采购、销售渠道,往往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期货市场可以迅速建立虚拟库存,或在期货市场进行远期销售,为企业增加更多的购销渠道。在他看来,“两条腿”比“一条腿”走得更远、更长久。
虽然产业主体越来越能够意识到衍生品工具的重要性,但受人才、资金、参与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参与期货难度较大,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产业服务和帮助。
作为中国期货市场权威的新闻中心和信息载体,期货日报肩负着维护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多年来与中国期货市场风雨同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期货日报发起的产业服务联盟已经成立两年了。两年来,产业服务联盟发挥抓手作用,资源整合、相互协作、把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投教机构、咨询机构、上下游产业、期货优秀人才等各方资源,把需求端和服务端、产品供给端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和影响力,已经具备在更高层面服务市场和产业企业的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国内产业主体利用衍生品工具致胜,一方面,需要监管层、期货行业与我们一起做更多工作和努力,通过通俗易懂、详实有趣的宣传和系统的投教活动,协助各方提升对期货市场的认知,促进企业提高衍生品工具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为产业主体对接上专业的期货服务,进一步增强期货行业和实体行业的联系。”期货日报社社长陈邦华在会上表示。
“加强期货市场功能的宣传和引导,挖掘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成功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以借助商品波动事件形成深度报告、系列报告。”广发期货原董事长赵桂萍。
“持续性开展龙头企业的期货培训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产业培养期货人才,不仅要培养懂交易、懂交割的业务人才,还要培训企业高管,让企业决策层学会期货工具。只有上升到决策层,期货服务产业才能落到实处。”与会嘉宾表示。
与会嘉宾表示,希望产业服务联盟多开展一些产业调研、走进企业的活动。让实体企业在与同业交流中相互促进,不断完善优化业务模式,提升实体产业主体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运成在会上表示,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枢纽环节,抓好上市公司发展就是抓好中国经济发展。期货及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必须只有围绕这个核心对象开展,才能取得质的突破。
“把金融和实体更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促进中国再腾飞非常重要,而期货市场的责任也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期货或者金融从业人员加强对市场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把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有效地告知企业,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这也需要期货从业人员与企业加强互动和沟通。”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
“中国期货市场从起步到现在走过了三十年,市场也从一个小微行业发展到目前万亿规模。我们需要顺应时代,更需要牢记初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期货市场的初心和立足之本。只有牢记初心,履行职责,才能方得始终。”弘业期货副总经理赵东在会上称。
MIDAS全球金融学院董事长颜树萍说,产业服务联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体系,以后会有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银行和境内外交易所等加入,需要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中介等主体形成合力,让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沃土上去伪存真,趋利避害,开出鲜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