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已完成了从文交所到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转变;有的被动“出圈”,暂别或永别“历史舞台”;有的交易场所主动“出圈”,转型升级,向服务实体经济靠拢;也有部分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软件技术公司,以花为媒,促蛹化蝶,成就斐然。
近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在政府、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不断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成功“变脸”
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文化类交易场所行业,无论是自我革命还是被革命,无论是吃瓜的还是打酱油的,或许都没想到,新春伊始,许多“城头”已变换了大王旗。
1月13日,财政部官网发布《省、部共建国家级柑橘交易中心可研规划咨询服务项目(21C00033)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供应商业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600万元的成交金额中标。这仅是一家文交所转变成现货交易所要花的“化妆费”的一部分。进入现货商品交易场所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
2021年11月28日,“渝金〔2021〕288号”文件同意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的重组方案,同意其名称变更为重庆三峡柑橘交易中心,经营范围变更为交易场所业务,注册资本1亿元。
自2017年1月9日全国开展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以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多份文件强调,积极推动交易场所按类别有序整合,严格交易场所审批设立,交易场所整合工作完成前不得批设新的交易场所。重庆这家文交所的名称变更,意味着文交所跨界转型,变身为现货商品交易所,成功实现了资本的“借壳上市”。
根据合同要求,中标方要在1月31日前完成以下工作:协调忠县政府及运营主体,到国内同类项目相关地区调研考察,听取已建项目情况及相关政策专题讲解;协助省、部共建国家级柑橘交易中心(市场)运营主体组建及咨询等。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一工作很容易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三峡柑橘交易中心将上线运营。
2月1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核准,广西粤桂国际茶业交易中心完成相关法定程序,换领了新的营业执照。自此,广西文投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由文交所变成了现货交易场所,主营六堡茶、宝玉石现货非标准化合约或仓单、可转让提货单等提货凭证的交易服务。
并非每家交易场所都能走上“借壳上市”的终南捷径。最近,一些企业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打听本地有哪些交易场所能出让,记者联系了几家交易所负责人,得到的回复均是:“咱不卖。”
于是,升级,成为资本、企业走向交易场所的又一选项。
目前,河南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升级建设进入实操阶段。
湖南在交易平台建设上,可谓花开锦绣。1月26日,事先没有任何动静的湖南省煤炭大数据中心煤炭交易平台上线。这是湘煤集团改革发展中的又一大事件,接下来是打造集产、供、储、销、运及监测预警信息于一体的省级煤炭交易平台。
“出圈”频现 喜乐不一
有交易场所转型升级,有交易场所“出圈”。但春回大地之际,却几家欢笑几家愁。
1月25日,大连市金融稳定发展委员发布公告,取消大连中海环球商品交易中心、华商所(大连)商品交易中心、普惠金融交易中心(大连)、中联商(大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汇联合商品交易中心(大连)、大连贵金属交易中心、大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连金普新区商品现货合约交易中心、大连金浦石油化工资源交易中心、中销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大连京北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大连泓江艺术收藏品交易中心、中创电子交易市场(大连)、大连品道收藏品交易中心、大连绿地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中农合中药材交易中心(大连)的业务资质,不再从事交易场所相关业务,进行公司名称、经营范围变更,各金融机构不得继续为其提供交易场所相关的结算服务。
最近强制交易场所“出圈”的事件,不止发生在大连。
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刚披露的2021年行政许可结果和“渝金〔2021〕286号”“渝金〔2021〕287号”文件显示,因重庆咖啡交易中心、重庆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存在违规事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根据“国办发〔2012〕37号”文件相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撤销关于这两家交易场所的筹建和开业的批复,不得再从事地方交易场所有关经营业务,并要求其变更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名称中不得使用“交易中心”字样。
2016年6月17日成立的重庆咖啡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咖啡电子交易平台、世界第三的咖啡期货交易中心,具体目标包括打造“三平台两中心”,即全国最大的咖啡电子交易平台、咖啡(跨境)电商平台、咖啡产业链融资增信平台,以及全国咖啡交易结算中心和咖啡大数据中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全国最大”被强制“出圈”,结局令人唏嘘。
除了这些,选择主动“出圈”或变相“出圈”的资本则原因各异,共同之处无非一个好价码。
2021年12月,横琴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始转让49%股权。同年11月,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其在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7%股权,挂牌转让底价3000万元。
“实在是深感惭愧,这两年我已经‘出圈’了。”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宋阳春节期间和记者闲聊时说,最近一年,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全力向实体、资源、产业端靠拢,几乎都在做产业和工业园区,现在行业必须向实体转型,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化思维做开放式园区,没有实体不行。近半年来,贵州签下了三个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其中两个已经摘地,分别是铜加工、银精炼加工、大理石到装饰石材,分别对标的是工业市场端、消费市场端和资源端,今年第一、二季度会陆续开工,争取年底投产。
感叹业务做得不好而深感惭愧的宋阳,带领的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业绩却令人羡慕。该交易中心以1511117.75万元的营业收入,名列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贵州省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1贵州百强企业榜单第14位(民营企业百强榜第2位、服务企业50强榜第4位)。宋阳这次“出圈”,行业同仁无疑会更加关注,期待其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以花为媒 促蛹化蝶
大宗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软件技术公司,都是服务实体的中介服务商,以花为媒,促蛹化蝶是其使命。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在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领域,2021年至今,瑞茂通这一信念俨然成了“网红”,其公布的数字令绝大多数企业感到炫目。
1月18日晚间,瑞茂通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亿—9亿元,同比增长409.55%—473.25%。
瑞茂通年度业绩预告把这一业绩归结为:报告期内,国内国际经济稳步恢复,市场需求旺盛,交易活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公司在稳健拓展自身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基础上,深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境外销售规模明显增长;同时深入推进混改战略,与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平台聚集的核心做市商资源互补,联营企业收益稳步提升;另外利用平台的资源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及风控优势为产业客户提供全链条、多样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平台服务稳健发展。
搭建交易平台的软件科技公司是助力交易平台“打天下”的“先头信息化部队”,郑州郑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郑大信息)便是其中的代表。
“桂数广办发(2021)43号”文件显示,由郑大信息承担实施的“基于互联网+制糖供应链系统”服务项目,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广西第三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2021年12月,郑大信息研发的“‘电交e通’电力市场综合资金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云南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郑大信息研发的系列创新产品,助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创出不凡业绩,该交易中心向其发出感谢信写道:“在贵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我公司2021年度网上交易量2.61亿吨,交易额1902.27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现货交易场所中,最难做的要数中药材交易所了。除产品生产基础外,产品标准的不一致是掣肘中药材现货交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标准不统一,中药材在流通、贸易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还衍生了中药材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下游成品药的质量难以保证,使得行业在中药材现货交易平台上持观望态度,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但眼下,破局的成绩单来了。
2月7日是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企业30强之一。该交易中心打造的“平台+实体”智慧药市业务模式和战略布局,取得了不俗表现。其中,平台旗下的神农谷交易中心打造的“平台+实体”智慧药市,创新设计“中药材+互联网+金融服务+仓储质检+现代物流+产业配套”商业模式,以“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购销、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推动中药材质量标准化、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引领传统中药材交易转型升级。2021年,重庆药品交易所平台累计交易金额399.00亿元,同比增长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