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9月至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服务“三农”,是论坛始终聚焦的话题。今年论坛更是专设期货服务乡村振兴分论坛,探讨如何更加充分、高效地发挥期货功能服务乡村振兴。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鲁证期货总经理刘庆斌表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专门设立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剖析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介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为期货公司下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刘庆斌说,期货行业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两者衔接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二是要充分总结、推广服务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和模式创新。三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支持更多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的创新。期货行业要积极主动作为,结合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服务“三农”模式的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期货力量。
特色农产品期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从今年论坛上了解到,目前,郑商所已上市15个涉农期货品种、3个涉农期权工具,覆盖粮、棉、油、糖、果和农资等多个领域,产业链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为相关地区农业产业稳健发展、农户稳健增收提供了可靠抓手。
在今年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我们上市苹果、红枣等区域特色农产品期货,发挥期货价格‘指明灯’作用,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发挥期货合约‘坐标系’功能,引导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苹果、红枣等特色品种主产地与贫困地区重合度较高。红枣是新疆区域特色品种,主产区多集中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区域,覆盖了新疆32个原贫困县中的26个。在原农业部认定的122个苹果种植重点县市中,有33个是原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发挥特色期货品种市场功能,助力果农、贸易商等相关市场主体做好风险管理,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对稳定果农收入、助力相关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截至2020年年底,郑商所已在新疆巴楚县、陕西白水县等1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设立15个交割仓库,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脱贫贡献了力量。
期货市场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特征。期货交割标准融合了国标与行业标准的优势,能够引导行业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内在价值。以苹果期货为例,苹果期货上市前,国内传统苹果现货贸易多采用简单的“一货一议”等方式,容易发生“同货不同价”等现象。苹果期货上市后,期货标准以国标为基础,对于果形、果面缺陷、理化指标、检验方法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为行业提供了精细明确的标准参照,引导果农科学种植,提升苹果质量。
郑商所苹果、红枣、花生等特色农产品期货先后上市,在品种设计、交割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为上市新的特色农产品期货积累了经验,开辟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
“商储无忧”项目保障春耕用肥
一直以来,郑商所非常重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不断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深化“三农”服务。为鼓励承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帮助承储企业规避承储尿素库存贬值风险,郑商所创新开展“商储无忧”试点项目。
在今年的论坛上,方星海也表示:“郑商所创新开展尿素‘商储无忧’试点项目,帮助承储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有效对冲10万吨尿素贬值风险,保障500万亩良田的春耕用肥供应。”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尿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不同于以往淡季低价储备、旺季高价销售的惯性认知,经常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场表现。承储期满出库时,销售价格往往低于入库价格,叠加仓储占用、资金占用等承储成本,承储企业亏损较多,严重影响了承储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可能会影响春耕期间的价格稳定及农民收入。
参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的承储企业,在储备期间无法通过降低库存、提前销售等传统手段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有较为迫切的参与期货市场、规避货物贬值风险的需求,但涉农企业资金较为紧张,郑商所由此推出了“商储无忧”试点项目。“商储无忧”是一个形象的表达,其内涵是通过尿素期货工具,鼓励尿素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化解承储企业的库存贬值风险。
“尿素是重要的大宗商品,尿素期货在郑商所上市后,交易所身上的担子很重。如何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实体企业,是自尿素期货上市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尿素期货上市后,通过与产业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我们发现或许可以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做一些工作。”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原期货总经理助理陈建威表示,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氮肥生产省份,有一批企业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商储无忧”项目,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公允价值,有效对冲尿素贬值风险。在今年上半年全国集中用肥时期,有效释放存储尿素,保障了数百万亩春耕用肥供应,缓解了尿素供应压力。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出成效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冉丽在今年的期货服务乡村振兴分论坛上表示,自2016年以来,期货行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投身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期货行业创新推出“保险+期货”,找到了“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下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方法。
记者在今年的论坛上还了解到,近年来,“保险+期货”项目模式不断创新推进,试点规模和覆盖品种不断扩大,并积极引入财政资金,“保险+期货”已经成为期货服务“三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五年来,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105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4个品种,覆盖43个国家级贫困县,惠及包括7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16.39万农户,为贫困地区农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0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在覆盖种植面积、承保现货规模、惠及参保农户数量同比大幅攀升的同时,取得了“保险+期货”试点建设以来最好的赔付成效。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和经验积累,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产品设计的专业性日益增强,普遍树立了以农户风险需求为导向的运作理念,保险方案更加贴近品种产业特征,已经初步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郑商所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工作达到了“扩面、提质、增效”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