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北京物资学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高校期货教学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物资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行。
此次研讨会是中国期货业协会举办的第三次期货教学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期货“产学研”合作水平,交流全国高校期货教学经验,创新期货人才培养机制,稳步推进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李石柱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共有来自国内50余所高校领导、专业教师,四家期货交易所、30余家期货公司、以及数十家地方期货行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130余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上,刘志超会长分析了期货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当前期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对期货教学与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期货基础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指导、推动行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基础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二是加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市场的发展与行业实践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三是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推进期货行业的人才建设。
来自高校的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赵娴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李汉国教授,国务院金融学科评议组成员、厦门大学金融工程郑振龙教授分别就如何培养应用型期货专业人才、期货教学与改革、现代金融工程人才教育与培养等作主题发言,其他高校嘉宾也就高校期货教学经验、学科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分别基于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面积极发言交流。
来自期货业界的大连商品交易副总经理朱丽红、东海期货公司总经理王一军、五矿期货公司总经理姜昌武、北京期货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英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研究型及行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践、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其他参会行业机构相关负责人也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期货“产学研”融合、积极推动行业研究合作项目开展、完善产学研价值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有益地探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研讨会的召开意义深远。通过研讨会,在高校与行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促进高校与行业机构开展合作,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业内机构的积极参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推动理论研究向应用成果的转化,并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期货人才。
在此次研讨会上,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期望杯”高校期货论文大奖赛颁奖典礼也一同举行。

研讨会现场

分论坛之一:高校期货教学经验交流

分论坛之二:期货行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