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港口一体化战略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朱从玖)
浙江省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非常良好的局面,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我们在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要高水平地建成小康社会。大宗商品是期货的主要品种,浙江的大宗商品建设、前景,未来无论是对现货市场的发展,还是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关联度都非常高,而且非常重要。
今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浙江省和大宗商品关联的地方。题目就是海洋港口一体化战略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或可称之为交易市场的建设。
海洋港口一体化战略
浙江面积不大,就10万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有舟山这样全国唯一的群岛市。舟山位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紧临国际海运的主通道,是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的开放地区和重要前沿。
作为江海联运中心,宁波舟山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5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57万标箱,“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6.9%、10%。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8.9亿吨,连续7年稳居全球港口第一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3万标箱,首次超过香港,位居第四。
宁波舟山港分别承担了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中转量,三分之一的国际航线集装箱运输量,以及全国约40%油品、30%铁矿石、20%煤炭储备量,是全国最大的江海联运基地。2015年,实现江海联运量2.5亿吨,海河联运量是1400万吨,集装箱的海铁联运是17万标箱,多式联运发展形势快。
去年,海港发展委员会成立,把宁波舟山港集团进行了整合,以统筹推进海洋和港口建设。舟山也在申请自由贸易港区,如果获得批准,将对宁波舟山港以及江海联运的发展有极大地促进。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下面简要介绍大宗商品港口集散优势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宁波舟山港港口的物流资源条件十分丰富,“十三五”期间的规划有以下几方面:新增石油储备能力1000万方以上,铁矿石堆场能力达到1700万吨以上,要完善国际结算、保税机制,港口大宗货物交易额达5万亿元,加快建成铁矿石的亚太分销中心,铁矿石国际分销达到500万吨,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一期基本建成,临港石油炼化能力达到4000万吨,建成长江经济带的粮油集散加工基地,粮油中转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
期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现货市场,而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复杂性也非常高,它不仅取决于国内条件,还取决于与国际的物流体系、港航体系、交易体系之间如何衔接,是非常系统性的工程。浙江省愿意为全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建设,无论是从现货,还是期货角度,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大宗商品要从传统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从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到交易中心、定价中心,这项工作是非常庞大的工程。我们要同步谋划大宗商品的交易,一方面为大宗商品贸易、运输、定价发展建立一个体系,另一方面也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打下基础。浙江省在做这项工作的同时,希望得到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包括在座期货分析师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要集聚整个业界的智慧与能力,共同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货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 侯苏庆)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使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一套完整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体系,而金融改革又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可以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提供深层次的支持和服务。在此,我想谈几点建议:
第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中国期货市场建立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发现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全行业应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期货经营机构要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主营业务和专业发展成为具有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服务。
第二,增强合规风控意识,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十三五”规划要求我们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我们应当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去年股市异常波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根据国情市情进行全面风控管理,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风险全面实施覆盖的内务合规风控系统,从自身提高风控意识,使经营机构形成风控的制度和文化。
第三,勇于探索实践,积极提升期货行业的创新能力。创新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的基本定位,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期货经营机构的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场外衍生品业务、“期货+保险”、服务三农等创新业务,就是要做出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典型范例来。
第四,牢固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理念,健全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的长效机制。我们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遵循“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把客户利益至上作为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行业的诚信建设,要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与约束机制,提升行业社会形象,要建立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的管理制度。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稳步推动创新发展,清除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制度障碍,让更多实体企业能够参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我们的市场才能真正成为具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的市场,期货经营机构也才能真正成为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的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相信中国期货市场和中国期货行业能够积蓄力量、厚积薄发,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常态下如何发挥期货和衍生品功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吴孝勇)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后,如何发挥期货和衍生品的功能,提升供给侧改革的能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简单谈几点看法:
第一,期货经营机构总体发展向好。去年以来,期货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可以选择利用境内外市场补充资本,目前已有两家期货公司在香港发行上市。截至2016年2月底,期货行业净资本已达到588亿元,比去年增长4%,行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业务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期货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风险管理业务稳步推进,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进行了有利的实践。互联网开户运营稳定。期货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开展国际化经营和提供跨境风险管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期货经营机构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近年来,证监会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通过取消不必要的管制,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第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处理好创新和规范的关系。期货公司作为连接市场和客户的桥梁,必须立足于期货及衍生品服务提供商的精准定位,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功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行业赢得尊严。
当前,尤其要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和工业制改革、农产品价格改革等重点任务,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挖掘潜在的风险管理需求。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人员要更加重视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提高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能力,要更加重视对期货品种及其背后产业链的研究,要更加重视对场外衍生品的研究,扎实练好基本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四,坚持依法从严监管,守住风险底线。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暴露了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依法监管、从严监管,着力做好对期货经营者的事中事后监管,要把握风险的底线。总的要求是既要从严执法,加强问责,又要公平公正,依法监管,维护期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牢牢守住期货行业风控底线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局长 吕逸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动力·新平台·新服务”,三个“新”字凸显了期货市场面临新的形势,又有新的举措,才能开创我们发展的新局面。期货业在加快转型过程中,我认为把握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期货公司在拓展业务上,要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围绕为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充分发挥期现结合的优势,发展壮大。这次论坛提出新服务,就是要从满足产业和投资者出发,跟上国家经济战略和产业发展新步伐,取得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成效,只有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导向,结合行业,才能真正大有作为,实现长远的发展。
第二,要坚持风险控制的底线。要正确处理好市场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提高效率与注重安全的关系,牢牢守住风控底线,确保业务创新的进度与自身风控水平相适应。期货公司是管理客户风险的专业机构,必须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和诚信经营的理念,要把维护投资者权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客户利益至上的理念贯彻到客户的各个环节当中,具体来说产品设计要控制适当风险,产品销售要诚信规范,产品服务和管理要专业透明。
期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期货公司的优势核心是人才的优势,而期货分析师队伍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是期货行业增强专业能力、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期货分析师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富有激情,又要冷静分析;既要擅长研究,又要知晓行业。当前期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期货分析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期货分析师要做到“诚信+专业”,既要规范道德,又要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师的自身价值。最后,祝愿2016年第十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且让我们共同期待期货业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十年。
(本文根据作者演讲记录整理,略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