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期货总经理 卢赣平)
对于期货行业而言,新“国九条”的最大亮点是将期货市场提到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开启新征程、打造新定位、描绘新格局三个角度理解新“国九条”,并从实践出发,展望期货行业的新机遇。
新征程:期货行业迈进黄金十年
经过20多年发展,期货行业先后经历了初创阶段、治理整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正迈入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从期货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重大顶层设计都对期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4年“国九条”(下称旧“国九条”)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在这一政策指引下,经过多年发展,期货市场在行业结构、品种数量、业务范围和监管理念方面实现了极大突破,成为有效服务国民经济的专业市场。
在期货行业进入创新发展轨道的新形势下,经过监管部门和期货业协会的努力,期货市场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层面,得到了国务院的理解与认可。国务院提出新“国九条”,在期货市场品种建设、业务准入、场内外市场格局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勾勒出未来期货市场的发展蓝图。此外,《期货法》也正在制定过程中。这些都为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期货行业将迈进黄金十年。
新定位:期货行业功能与地位全面提升
一直以来,期货行业主要定位于为产业链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但随着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期货行业原有定位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国九条”全面阐述了期货行业的新定位,必将促进期货行业功能与地位的全面提升。
第一,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将极大拓展。新“国九条”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使用期货衍生工具,清理取消对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不必要限制”,表明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将得到极大拓展。随着监管层思路的转变和期货行业自身发展的规范化,期货行业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将逐步摆脱政策的束缚,期货行业将定位于服务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第二,肩负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责任。目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已经拥有了类似于国际商品市场的大类品种分类,但在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权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方面依然较弱。新“国九条”明确赋予了期货市场争夺资源性商品定价权的重任,未来期货行业将肩负起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责任。
第三,助力金融改革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在一直以来的期货实践中,期货行业早已被证明是产业链与商品市场的好“伙伴”,但对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直到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上市,才完成股票、债券两个大类资产风险管理工具的全面覆盖。新“国九条”进一步明确提出期货行业要“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风险管理需求强烈、专业化程度高,这决定了期货行业自身需要有一个全新高度的新定位。
新格局:跨界融合与大力发展OTC市场
新“国九条”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大发展的顶层设计,不仅开启了期货行业的新征程,也赋予了期货行业新的定位。同时,在实现路径上,新“国九条”还为期货行业的未来格局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一方面,新“国九条”提出要“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促进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为我们描绘了证券、期货和基金行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的竞争与交融格局。
参照国际经验,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具备资金融通、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三大核心功能,而三大功能的具体实现需要通过综合经营融资业务、资管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的现代投资银行。事实上,在成熟资本市场,证券、期货和基金行业是高度融合的,融资、理财和风险管理一条龙式的服务早已成为常态。
另一方面,新“国九条”提出“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围绕风险管理、资本中介、投资融资等业务自主创设产品。规范发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柜台业务”,为大力发展OTC市场进行了顶层设计。
从美国资本市场来看,OTC市场的交易规模约为场内市场的11倍,最大的特点是其多功能、多层次和多交易中心的市场结构,既有股票批发与零售市场,也有外汇、金融衍生品、商品期货的场外市场。同时,美国OTC市场的发展与跨界融合密切关联,其成功离不开实力强大的投资银行,投行不仅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先驱、场外衍生品的定价者,也是场外市场的构造者。
随着证券、期货和基金行业壁垒的逐步消除,以及大力发展OTC市场的方向进一步确立,中国资本市场新的行业格局将加速成型。同时,新“国九条”提出“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范围”,表明未来期货公司将可以借助IPO、发债、引进外资等多种手段扩充资本和拓展业务,并进一步推动行业新格局的形成。
可以预见,未来证券、期货和基金公司将向大投行模式转型,并逐步分化为综合类投行和特色型投行。综合类投行将全面经营证券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形成规模效应;特色型投行将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专注于互联网经纪、期现结合、资产管理等特色领域,形成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新机遇:迎接期货行业创新的爆发点
新“国九条”阐述的期货行业新定位赋予了期货人更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而新“国九条”描绘的证券、期货和基金融合的新格局也为期货行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结合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以期权为代表的新品种将成为期货行业创新的爆发点。
第一,风险管理业务潜力巨大。
新“国九条”提出,“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围绕风险管理、资本中介、投资融资等业务自主创设产品。规范发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柜台业务。”风险管理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定位于资本中介和风险中介,涵盖了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做市商等业务,跨越场内及场外衍生品市场,未来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潜力巨大。目前期货公司都争相在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结合全面创新的政策优势和开放高效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风险管理业务创新。
定价业务是风险管理子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其本质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场外产品,搭建国内场外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模式。期货公司可以基于客户的需求,采取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包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以及便利化的标准化产品。未来子公司可从点价交易、均价交易等模式起步,逐步发展场外商品衍生品柜台业务,建立起机构间的产品转让、风险转嫁等机制,推动国内场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指数化投资将成为期货资管规模爆发的催化剂。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早已使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跻身万亿俱乐部,因此,期货资管业务无疑是未来期货行业的重大机遇之一。但对尚处于新生期的期货资管业务而言,发行规模难以上量、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偏低是当下期货资管面临的三大成长烦恼。期货资管要实现突破亟需新的思路,而新“国九条”提出“发展商品指数等交易工具”则为期货资管提供了一条依靠指数化投资推动规模快速上升的资管新路。
借鉴公募基金业的发展经验,开启商品指数化投资时代无疑是期货资管规模爆发的催化剂。2003年以来中国指数基金规模从零起步、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指数基金312只,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827亿元。但对比国外成熟市场的指数化投资类别构成,中国指数化投资主要集中于权益类,虽然近年来非权益类占比逐步提升,但主要得益于债券指数基金的发展,而在国外占比较高的商品指数基金仍处于萌芽状态。随着新“国九条”明确支持商品指数发展,中国商品指数基金必将如雨后春笋实现大突破,并带动期货资管规模的大发展。
第三,以期权为代表的新品种为期货行业带来质变。
新“国九条”在商品期货品种之外,不吝笔墨地提到了期权、碳排放权、利率和汇率衍生品等新品种,充分体现了监管层构建完整衍生品体系的意愿与决心,同时也为未来期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以期权为例,从全球衍生品市场来看,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期权都是无可争议的核心支柱之一。从场内市场来看,2013年全球主要交易所期货和期权合约的成交量分别为112亿手和95亿手,可谓平分秋色。而在规模十倍于场内市场的OTC市场,期权可谓衍生品发展的灵魂。一方面,各类场外期权本身就为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并带来巨大成交;另一方面,期权作为各种结构性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场外衍生产品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具。
综合而言,以期权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品种的问世不仅将在成交规模上为期货行业带来量变,还将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上为期货行业带来质变。
(作者系金瑞期货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