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杭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期货业协会对参加“第七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平台 新机遇——期货分析师的转型”。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期货市场发展的任务环境来看,今后5-10年将是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去年以来,随着期货行业资管业务、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为主的子公司等试点业务的推出,为全行业创新和转型以及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首先,以资源跨国流动和资源配置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为加快和发展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战略机遇。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以美国为例,19世纪中叶,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原油期货的推出使得美国成为全球能源的定价中心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融期货,特别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利率、外汇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极大地降低了美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了美国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整体经济的弹性。
尽管场外衍生品市场在交易过程当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整个美国经济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美国国会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场外衍生品市场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实际上,正是由于有了发达的衍生品市场,才使得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有效对冲和转移风险。
从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有巨大空间。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伴随着风险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地区性金融风险外溢和转嫁的可能性,需要更多风险管理方式和方法。
与此同时,中国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当中,更需要通过一个风险管理的市场,在更大程度上、更广的范围内发挥其在大宗商品和全球资产、金融资产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并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定价机制。
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许多不确定的风险,需要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方便、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过去的十年,我国期货市场抓住了机遇,在制度建设、产品拓展、规模扩张、功能发挥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成熟市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天,我们应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之上,更加紧密地关注实体需求的变化,在更高层次上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定价服务和风险管理。
从欧美成熟市场的发展情况看,以交易所为核心的场内衍生品市场和以经纪商、交易商为核心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交易所通过将各类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提炼为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期权合约,形成了基础的定价基准和风险对冲工具;中介机构通过利用交易所产品进一步开发设计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场外衍生品,克服了交易所标准化产品不适用于普遍的特点,增强了风险管理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加快发展包括交易所市场、机构间市场、期货公司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衍生品市场,对于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期货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的平台,紧密地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拓展服务功能,打造新的商业模式。
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期货公司作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中介机构之一,其根本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只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期货公司发展才有基础,才有价值,也才有前途。过去,期货公司由于功能单一,大大制约了整个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导致了大家都在特定的一种业务上过度竞争的格局。
作为现代金融企业,期货公司应该完成其服务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必须逐步拓展新的功能,丰富服务手段。我认为期货公司除了经纪业务以外,至少还应该具备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
最近一段时间,期货公司正积极研究和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子公司业务方面的工作,这给期货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拓展了新的空间。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股东背景、人力资源情况、地域特色以及经营理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客户群体,来确定自己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能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的商业模式,将是今后中介机构更好地体现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期货公司不仅要紧紧围绕当前有利的时机,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积极应对挑战,积极加强专业人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刚才我讲到期货公司和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一些危机。
期货行业对内和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身期货市场就具有国际性的趋势,将有更多的各个行业、境内境外的机构参与进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目标一定是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大家不要寄希望于我们所谓的行业保护。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有保护的行业其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也不会产生伟大的企业。因此,期货公司应该直面当前的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保证客户合法权益和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稳妥的创新和发展,加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定位,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期货行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期货公司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的比拼,更是智力的角力。要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抓紧培养和引进符合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未来,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产品设计、风险定价和交易服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期货人才,将是未来行业和公司发展的宝贵财富。
中国期货业协会连续七年举办了分析师论坛,冀望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提升期货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我们希望期货从业人员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直面挑战,加快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更新,在新的平台上尝试转型,完成提升。同时,还要培养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专业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期现的结合、境内境外的结合、场内场外的结合,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提升专业水平。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憧憬的“中国梦”,这个梦想也包括中国期货人20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期货梦”,这个梦想就是要真正发挥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以风险管理作为工具的基础上,把期货公司打造成全球一流的风险管理机构。
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梦想。
我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期货行业能够涌现出一大批比肩华尔街的优秀公司和高端人才,能够使我国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发出更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本文根据作者演讲记录整理,略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