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期货市场绘制“中国价格”
时间:2021-06-21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利用期货市场为大宗商品进口规避风险的操作,在新中国成立早期就已存在。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已从传统的生产商或贸易商主导定价,逐渐转变为由相关多元各方参与的期货市场主导定价。 

  历史实践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利用好期货市场对于规避国家经济风险、产业风险和企业风险十分重要。我国现代期货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30年披荆斩棘,成绩斐然。从期货交易、期货规则、期货监管、期货投资者保护、期货功能发挥、期货开放以及期货扶贫等多个维度,都反映出鲜明的中国特点,产生了显著的世界影响。 

  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黑色金属期货市场和第二大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上海原油期货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纱期货与棉花期货、PTA期货成为纺织企业避险“三剑客”,被誉为“全球纺织市场风向标”…… 

  一言以蔽之,期市正在绘制“中国价格”。依托强大的实体经济,我国已初步建成与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竞争力强的期货衍生品市场,逐步形成了以期货价格为核心、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定价体系。 

  但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如何进一步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期市仍有很大潜力。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更为深刻复杂的环境变化,提高对要素资源配置的全球影响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十分紧迫。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子项,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期货价格,引导商品、资本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配置,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产生“中国影响”。 

  上海期货交易所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目标 

  上海期货交易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上期所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的建设和市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目标,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建立规则,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脚踏实地、大胆探索、稳中求进、砥砺前行,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进展。 

  服务实体上台阶 

  上期所步入产品体系多层次、场内场外聚合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1年6月底,上期所上线了铜、锡、黄金、螺纹钢、燃料油、天然橡胶、纸浆、低硫燃料油等20个期货品种以及6个期权合约。场外业务方面,已上线13个品种的标准仓单交易业务,并推出天然橡胶延伸仓单、仓单质押、现货报价专区等功能。 

  上海原油期货上市领航期货市场国际化,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之后又复制原油期货成功模式,加快国际化品种供给,上市了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期货和原油期权4个国际化品种。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期货价格已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基准。同时,通过在低硫燃料油期货上试点跨境交收业务、纸浆期货结算价授权挪威浆纸交易所等方式,拓展国际化发展路径,开辟制度型开放新空间。 

  2020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实体产业避险需求强烈。2020年上期所套期保值客户数同比增加19.9%,铜等13个期货品种的套期保值效率超过90%,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成效。一大批产业企业利用期货交割功能化解疫情期间的产供销难题,实现稳产保供。 

  防控风险有成效 

  上期所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市场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等多重冲击考验。 

  自1999年成立以来,上期所在业务发展、技术系统、市场推广和培育方面一共实现了28项全国第一和首创,如首家启动保税交割、首次启动连续交易制度、建立首个编码标识行业标准、上市首个对外开放期货品种、首推交割仓库分类评估、首家实现交易系统在异地灾备中心运行、创立我国期货和衍生品行业首个国际论坛等,为市场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上期所始终牢记监管的人民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监管取向,充分利用科技监管手段,不断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及事后查处,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坚决抑制过度投机,强化一线监管职责,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努力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持久战。 

  面对2020年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上期所科学研判、迅速行动、精准施策,严格依据规则,精细化风险管理,科学动态调整保证金、涨跌停板,多措并举保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上半年,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日均波幅在3.6%左右,远低于同期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日均波幅7.2%和9.0%的水平。通过原油期货套保审批与交割环节的联动、稳步扩充交割库容,切实满足实体企业对冲风险和实物交割需求,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境内外知名涉油企业积极参与交割,2020年上海原油期货共完成交割8516万桶,同比增长380%。 

  深化改革开新局 

  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更为深刻复杂的环境变化,提高对要素资源配置的全球影响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十分紧迫,期货市场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作为大宗商品要素市场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上期所将打造场内场外聚合、线上线下融合、期货现货结合、商品金融联合的综合化国际化的一流衍生品服务平台,产生更加真实、可信、合理价格,实现商品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顺畅流通和优化配置。做好业务主线由场内驱动向期现一体化双轮驱动、市场布局由以境内为主向境内外联动发展、科技战略由支撑发展向主动赋能、管理模式由传统经营向现代化治理的“四大转型”。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期所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坚持落实国家战略,坚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结合“十四五”规划做好谋篇布局,开启转型发展新征程。 

  郑州商品交易所 

  贡献“期货力量” 彰显责任担当 

  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31年来,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为己任,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六稳”“六保”、脱贫攻坚战略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贡献“期货力量”,彰显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商所加快产业创新步伐,不断完善衍生品体系,先后研发上市苹果、粳稻、棉纱、红枣(全国首个干果期货)等8个农产品期货品种,玻璃、动力煤、尿素(全国首个农资期货)等7个非农产品期货品种,以及白糖、棉花、菜籽粕等6个期权品种,实现期货与期权协调发展,品种工具体系日益丰富。 

  目前,郑商所共上市23个期货品种,位居全国期货交易所首位,覆盖粮、棉、油、糖、果,以及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农资等重要国民经济领域,为相关产业稳健发展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近年来,郑商所推动市场改革创新,优化上市品种的合约规则,多渠道做好市场培育服务,期货市场功能不断深化;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监测指标体系日趋完善,风控能力全面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上线国内期货交易所首个场外业务平台——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开展仓单交易和基差贸易;建信易盛郑商所能源化工期货ETF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推进证券基金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直接连通;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已成为国内外期货人士重要业务交流平台,行业影响力逐年提升。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商所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20年,郑商所累计成交17.02亿手,在国际期货业协会(FIA)全球交易所排名中位居第12位,在商品衍生品成交量排名中位居第三位。菜籽粕、白糖、棉花等品种成交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球农产品期货前10名,甲醇、PTA期货连续多年名列全球其他类期货前2名。目前全国已有85%以上的重点制糖集团参与白糖期货,80%以上的大中型棉花贸易企业参与棉花期货,90%以上的PTA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和80%以上的聚酯企业参与PTA期货,约50%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煤电企业参与动力煤期货。 

  2020年,在实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郑商所主动担当,克服困难保障市场正常运行,使相关产业企业在面对极端行情时,能够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库存管理等功能规避经营风险。同时,郑商所多举措为产业链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比如,及时推出PTA期货交割“弹性库容”管理模式,不仅使上游企业把超量的PTA现货注册为仓单,保持稳定生产,由于调整了供需关系,使得PTA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助力聚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展望未来,郑商所将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实体避险需求、产业发展要求,持续完善期货期权品种体系,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持续强化各类风险防范,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不断取得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新成效,奋力谱写新篇章。 

  大连商品交易所 

  坚守风控底线 传承创新基因 

  大连商品交易所立足市场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坚守市场风险防控底线,传承服务和创新的基因,从品种、工具、市场创新到“三农”、产业和市场服务,从强化监管、完善规则制度、防控风险到促进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持续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提供新动能、新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商所上市了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我国首个生鲜品种——鸡蛋期货、我国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等品种工具,市场形成了既有期货又有期权的产品体系。2020年,大商所品种由农产品、化工、黑色三大板块拓展至能源,并开创了国内期货、期权同步上市的先河;今年年初,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等衍生品工具,开始为我国超2万亿规模、关系国计民生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提供服务。至今,大商所期货品种已达21个,期权8个,形成了粮食、油脂油料、木材、禽畜、化工、能源矿产等品种板块。 

  为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合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大商所一方面强化市场监管,严格坚守市场风险防控底线,确保市场安全稳健运行;另一方面,强化合约规则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 

  在制度建设上,大商所跟踪市场运行及产业发展变化,持续创新完善合约规则制度,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大商所立足自身、对标国际,在国内交易所中率先采用“业务办法—品种细则”规则体系,为期货市场更好地适应多元开放转型发展需要、保证未来各项业务顺利推进奠定了制度基石。 

  2020年,大商所自主研发上线了DCE交易7.0系统,该系统是大商所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交易系统,支持200个品种、50万个合约、1200万个客户、1万个并发在线席位,系统容量、业务处理能力分别提升4.5倍、3.3倍,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连续多年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大商所市场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大商所成交量排名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中升至第七位,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及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 

  2015年,大商所首倡“保险+期货”服务“三农”新模式,并连续6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六年来,大商所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引导54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1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359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赔付超过9亿元,惠及27个省份的近112万农户,已成为新时期期货市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附件下载:

机构地图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市
  • 期货公司

  • 风险管理公司

  • 资产管理公司

期货公司投诉受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