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公告

期货衍生品市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洪磊会长在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讲话
时间:2021-09-01 作者: 来源: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时隔两年,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再次召开,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期货市场发展大计。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和功能发挥,在规划中明确了新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更是明确要求,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要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期货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如何更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要课题。本届论坛以立足新阶段 贯彻新理念 服务新格局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 

   一、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得到长足发展  

  期货衍生品市场已走过30年发展历程,先后经历培育、治理、规范、快速发展等阶段,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上,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势头开始显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品种体系日益丰富,价格影响力逐步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新上市品种63个,超过前20多年上市品种数的总和。截至20218月底,我国期货期权品种共有94个,其中商品期货64个,金融期货6个,商品期权20个,金融期权4个,对外开放品种9个,品种序列覆盖面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以铜为代表的有色产业,以铁矿石、螺纹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油脂油料为代表的压榨养殖产业,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等多条产业链品种体系,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领域。 

  同时,品种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钢材期货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有效助力我国钢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豆类基差定价已经成为压榨产业链的主要定价模式,改变了相关现货的贸易习惯和产业结构。聚酯产业现货流通,95%以上采用PTA期货点价方式,期货提升产业链定价效率作用明显。 

  (二)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市场规模和企业参与度稳步提升 

  近年来,期货市场不断优化规则体系,完善合约制度,改进交割仓库布局,积极适应市场、产业发展新变化;多品种引入做市制度,有效提升品种合约连续性;推出差异化保证金、组合保证金制度、调整套保制度,丰富冲抵保证金资产类别,提高市场参与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期货市场成交规模显著扩大,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度明显提升。截至20217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为43.3亿手和336.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59.4%。期货市场资金总量为1.2万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34%。全市场机构客户数达到6.7万户,同比增加28.7% 

  (三)多层次衍生品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实体经济深广度进一步扩展 

  今年,广州期货交易所和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相继成立,增加了指数产品供给,丰富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发展职能,对于完善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基差交易、综合性仓单服务等业务不断深化,除提供价格信号外,还提供物流、融资等服务,实现了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有效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广度,推动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从单一、浅层次市场体系,向期现对接、场内外对接的多层次、立体化市场体系转变。 

  (四)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提升,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机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代理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16月底,期货公司注册资本928.5亿元、净资产1467.9亿元、客户权益1万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4.3倍、5.8倍与6.5倍。二是收入及盈利情况明显改善。2021年上半年期货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加57.8%81.4%,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8.4%。期货公司多年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有所改善。三是业务更加多元。部分头部公司已逐步摆脱经纪业务独大的局面,风险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创新业务开始在总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不断扩展,逐步实现从通道业务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的转型。风险管理公司已经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亮点。目前风险管理公司资产规模扩张明显,20216月底,行业总资产为1077.6亿元,较2020年增长13.9%。以基差贸易为代表的期现业务不断成熟,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迅速,利润贡献占比逐年提高,做市业务规模和品种参与度明显增长,有效提升了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日趋规范,业务规模有序增长,产品结构总体稳定。20216月底,业务规模达2681.9亿元,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77.8%,相比券商资管和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产品投向场内衍生品的规模占比较高,衍生品交易的专业优势逐步显现。 

  (五)市场双向开放加速推进,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市场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提速。一是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放开,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落地。二是期货品种国际化有序推进。从最初的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PTA期货,扩大到低燃料油、国际铜、棕榈油等,对外开放期货期权品种已达9个。三是国际化品种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原油期货日趋成熟,不仅经受住了负油价等极端事件的考验,价格影响力逐步辐射至亚太地区。首只跨境铁矿石期货ETF在港上市,拓展了特定品种的境外投资者范围。上个月,港交所宣布即将推出明晟中国A50MSCI 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合约,将丰富A股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推动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开放进程。 

  二、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在传统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市场之外,产生了一个新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即以期货期权为核心的衍生品市场。随着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期货衍生品市场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从国际经验看,期货衍生品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获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助力 

  一是期货衍生品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业化发展初期,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市场发挥着绝对主导作用,它能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可以满足大规模的投资需要;大规模工业化完成后,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和市场细分,资本市场逐渐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风险承担者也开始由银行机构转向投资者;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对资产配置、产品定价和市场流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完整的衍生品市场体系,管理和配置金融资产风险。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逐步完成了间接融资主导向直接融资主导的转变。同一时期迅速发展的股票、外汇及利率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促进了美国高流动性、高效率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帮助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中介机构,顺利管理直接融资占比过大带来的金融风险。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以直接融资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共荣共生为显著特征的金融市场结构。2019年,美国银行信贷与GDP的比例、美股市值与GDP的比例分别为63%170%,美国场内外衍生品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超过40%。美国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强,参与衍生品市场程度也比较高。数据显示,202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500强中,有74%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公司规模越大,使用程度越高,排名前100的公司使用比例高达88% 

  二是期货衍生品市场是一国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助力。影响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有供求力量对比、产业结构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程度。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基于资源端优势所形成的价格垄断,逐步成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定价的主流趋势。建设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中心,已经成为国家获取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有效途径。以美国为例,自1865年首张标准化期货合约诞生以来,以农产品期货为代表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以原油期货为代表的纽约商品交易所 NYMEX),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中心。定价中心的确立,不仅提升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也增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和贸易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美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竞争优势。 

  (二)从我国实践来看,期货衍生品市场正在积极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体企业稳定生产、提质增效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连续交易产生的期货价格可以及时动态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也可以提前反映供求预期,指导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宏观决策部门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期货市场运行,利用期货信息预研预判经济走势。一些重要期货品种合约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价格保险、指数编制的重要依据。 

  同时,期货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在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能源、粮食、经济金融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以豆类期货为例,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经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油脂油料产业链品种体系,超过90%的大中型大豆加工厂,参与豆粕和豆油期货市场交易,现货套保比例平均达到70%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带来较大影响,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充分利用期货衍生工具,及时调整采购节奏,大量采购南美大豆,同时在大连豆粕和豆油期货上进行套保,锁定远期压榨利润和采购成本,在价格波动加剧和货源受限的不利情况下,保障了国内粮油市场的稳定供应。 

  其次,从中观产业层面上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推进产业布局合理、结构合理,不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效益。期货衍生品市场通过期货价格,影响或改变现货定价模式,推动产业经营模式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会带来产业横向规模扩张,和纵向上下游整合,推动产业集中度和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通过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体系,实现了从一个完全计划性、封闭落后产业向高度市场化、国际化产业的转变,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以期货价格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期货市场价格体系已成为有色企业跨境原材料采购定价、成品销售、企业并购、对外投资与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随着我国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有色企业在国际采购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明显增强。这有效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合理利益,扩大了国际经营规模,提升了全球经营效益。 

  第三,从微观企业层面上看,期货衍生品市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采购、销售、库存、仓储物流、融资等经营难题,实现管理价格风险、锁定经营利润、扩大业务规模、增厚企业收益的经营目标。近年来,为了应对国际国内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运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的实体企业,占比明显增加。代表实体企业的一般单位客户成交和持仓情况大幅上涨。截止20217月,一般单位客户数3.5万户,同比增长20.8%,成交量占比29.7%,较2015年的12.7%大幅上涨17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来看,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中共有251家利用汇率、利率、商品、股权等衍生工具避险,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4%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避险需求增加,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为489家,占比达11.9 %。截至今年6月底,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数量攀升至600多家,占比为15% 

  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由于整体资本实力弱、信用等级低,中小企业经营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期货市场能发挥避风港作用。例如疫情期间,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材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期货市场积极作为,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拓宽销售渠道、缓解库存压力,涌现出口罩期权”“手套期权等一批助力企业战疫复产的典型案例,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在现货保值、仓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传统融资渠道对人不对货的信用审核标准,转为对货不对人,通过仓单质押、仓单回购等方式,重点为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的中小企业,提供仓单融资服务,解决企业经营资金困难。 

  第四,从服务国民财富管理层面看,期货衍生品市场也是大类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重要投资场所,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大宗商品凭借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抗通胀能力等优势,在大类资产配置的占比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中长期资金开始灵活运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稳定收益。截止6月底,我国期货市场客户权益已突破1万亿,以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证券期货资管、保险等为代表的大类资管产品,在期货市场的总资金量为3869亿元,较2020年末上升36.1%,占全市场资金总量的35.4% 

    三、多措并举,提升期货行业综合能力,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期货市场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我们看到,期货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一是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规则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单一、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多元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还有待提升;三是行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业态还没有形成,还存在许多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今年4月,《期货法》(草案)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货法》的出台,对于期货衍生品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首次从法律层面规范期货业和期货市场,填补了金融法律体系中的期货领域空白,推进了期货市场法治化进程,对于促进期货行业、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抓住期货立法契机,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加快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期货力量。 

  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期货行业自律组织,将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自律、规范、服务、发展的功能定位,持续增强期货经营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一)发挥自律管理优势,引导机构规范展业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行业自律管理,作为一种行业自我约束,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背景下,只要是法无禁止”“会员让渡权力便皆可为之。相比行政监管,自律管理的成本更低、执行更灵活,尤其在业务规则方面,前瞻性更强,更有利于激发市场和机构创新发展活力。 

  下一步,协会将积极发挥自律管理优势,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一是增强自律规则制度供给,让行业发展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推动《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尽快出台,规范居间人管理,补齐行业短板;推动投资咨询业务办法修改,优化业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场外业务分级管理制度;引导行业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二是提升规则执行透明度,让行业有预期。强化协会官网的实用功能,打造一站式网站协会,增强备案信息、业务规则、行业数据披露的全面性、及时性;加大对自律规则的释义、解读。三是严格自律管理,提升行业治理标准。进一步规范检查、调查、调解、处罚等工作标准,推动形成公司自治、行业自律的良性格局。 

  (二)完善自律服务内容,提升行业定价能力 

  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提升期货市场定价质量,形成真实反映供求的价格体系,是优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期货经营机构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服务者,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影响投资者的交易决策,进而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形成。 

  下一步,协会将把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提升行业定价影响力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一是支持鼓励期货公司建立有效定价模型,完善定价分析框架,明确价格影响因素,提升定价分析质量;二是培养交易定价人才,完善考试、培训制度,从理论方法到具体实践,提供全方位课程服务,全面提升行业人才专业水平;三是加强科技应用,将卫星遥感、农业系统监控等新技术数据引入定价分析,丰富定价模型、提升定价效率;四是增加数据供给,通过协会网站设立数据披露专区,及时充分地披露市场、行业、品种等多维度数据,提供更多交易参考。 

  (三)优化会员管理机制,促进行业多元发展 

  从境外成熟市场来看,市场业态越丰富,机构主体越多元,越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支撑。以美国市场为例,期货经营机构主要包括期货经纪商(FCM)、商品交易顾问(CTA)、商品基金经理(CPO)、互换交易商(SD)、介绍经纪商(IB)等。多元的期货业态,大量的期货经营机构让美国期货行业形成了分工细化、专业性强的期货业生态链。与之相比,我国期货行业主要包括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许多类似商品交易顾问、商品基金经理、互换交易商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现货企业和贸易企业等并未纳入期货经营机构范畴。 

  下一步,协会将优化会员管理机制,培育行业生态。一是推动期货经营机构主体多元化,让更多从事期货衍生品经营,特别是有现货背景的机构成为协会会员。二是大力发展交易商群体。针对交易商群体,探索建立好人举手制度,即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交易商培育路径。协会将逐步吸收自营商为观察会员,当自营商具备成熟的交易策略、良好的信用记录,并且以相应的交易数据为支撑后,可以主动向协会申请成为普通会员,为他人提供小额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外部性原则,当普通会员的业务体量超过一定规模,或者业务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当向监管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成为服务广泛大众的交易商会员,同时也接受更为严格的净资本管理、风险敞口约束,和信息报送要求等。 

  希望我们每一位,都能克服困难,敢于挑战、勇于担当,为期货市场成长、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力量。我的主题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

机构地图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市
  • 期货公司

  • 风险管理公司

  • 资产管理公司

期货公司投诉受理渠道